美籍教授“老潘”的“中国故事”:了解中国,先了解中国人 结婚第二天新娘“跑路”,撤销婚姻用了7年 贵州“80后”农妇尽善尽孝还欠债 村民赞为“穆桂英” 中学组织学生砸手机引热议 “迁怒式”教育不可取 北京欢乐谷设施故障致游客倒挂 目前已恢复正常 人脸识别进社区:“刷脸”背后的隐私安全之问 广东医院跨越千里守护妇孺安康 书写粤藏帮扶情 “我不想戴头盔去看房!”售楼处藏人脸识别系统引热议 你孩子身高“达标”了吗?想让孩子长高父母该怎样做? 泪目!禁毒功勋犬滨哒完成“最后一次巡逻”后离世 “三亚海胆”事件引热议 店家称手握证据将起诉消费者 “影子股东”成一些谋取私利新方式 如何深挖彻查 黄埔海关在保税仓查出1000多万支侵权烟 杏花浪漫 我在麻黄山等你! 央行:数字人民币增加6个试点测试地区 中新广州知识城工地共出土文物400余件 广东·宁夏经贸合作暨企业家座谈会在深圳召开 银川高级中学心理健康周活动启动 石嘴山市组织干部职工开展集中义务植树活动 宁夏制定26项具体举措推进“一带一路”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脱贫攻坚巡礼——网络名人宁夏行” 活动启动 银川吾悦广场已具雏形 甩掉穷帽子 过上好日子——六盘山下乡村蝶变换新颜 部分网络平台“黄毒”清理难调查:“黑话交易”“涉黄超话” 湖南一女子遭遇诈骗 携款数十万接受外地“警方”远程调查 江阴:“最美院子”为小康生活注入“幸福活水” 云南瑞丽:定制蔬菜包配送 保障重点封控区域物资 误入犯罪团伙机智报警 男子脱困同时协助警方破案 今年“世界计量日”活动将强化健康民生计量监管 浙江嘉兴侦破运销假烟网络案 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 甘肃皋兰“万亩梨园”出歌促环保:与民共享生态红利 听说,打疫苗时会变成“小朋友”?! 额尔古纳现罕见白化鸿雁:“灰姑娘”化身“白天鹅” 湖北宜城建移民影像小院 见证发展留住乡愁 中国边城黑河迎暴雪:机场航班全部取消 偏涝农区延迟备春耕 大数据“多跑腿” 种粮大户春耕贷款手机“点一点” 视频|传承葡萄农耕文化 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千万当心这种小虫子!被它咬了有可能致命…… 壹图|为在你家小区活下来,通信基站有多拼? 北京今天下午大风渐起 明日气温略降 起底健身房乱象:厨师摇身变教练 男教练认学员当“干姐姐” 川渝政法机关协作 嘉陵江边以案释法开展法治教育 沈阳:一群人暖了一座城 女子在西湖里私自放生甲鱼 专家:或将引起基因污染 中经评论:根治老年代步车乱象 关键在如何明确"身份" 内蒙古呼伦贝尔降大雪 交警紧急出动救援被困车辆 今春首批北迁天鹅落脚额尔古纳 为飞往西伯利亚做准备 四川九龙县森林火灾:砍伐隔离带和 “地空配合”扑救 人民财评:养老金融监管要亮出“牙齿” 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美籍教授“老潘”的“中国故事”:了解中国,先了解中国人

2021-04-13 09:04:34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安4月12日电题:美籍教授“老潘”的“中国故事”:了解中国,先了解中国人

中新网记者 张一辰

“在中国的三十多年,我自己从未感觉有文化冲突,不是因为我很厉害,而是因为我没有文化。”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一段幽默的开场白令现场师生忍俊不禁。

12日,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潘维廉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为题与该校师生进行分享。

1988年,潘维廉辞去在美国的工作,带着夫人和两个孩子举家前往福建厦门,并任教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4年后,他成为福建省首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在旅居厦门的30余年中,他一直在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

“1993年,我买了一辆面包车,1994年,为了解中国内陆地区的社会生活,我用了三个月时间,行程4万公里,去到青海、甘肃等地,几乎环游了大半个中国。”潘维廉说,在中国,高楼大厦这些“硬件”上的提升显而易见,但他这些年感到最大的变化还是中国人的创造力和信心。

“了解中国,先了解中国人。”潘维廉坦言。

为了让家乡的亲友了解真实的中国,潘维廉来到厦门后就一直保持着写信的习惯。2018年底,《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问世,书中选取了潘维廉30年间写给美国家人与朋友的近五十封信,向国外读者展示了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作为一名“中国故事”的传播者,每当别人称潘维廉“老外”时,他总说:“不要叫我‘老外’,我是‘老内’。”

30分钟的演讲像是一场融汇中西文化视角的脱口秀,讲历史、谈今天、聊未来……潘维廉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想、所思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

“作为一位在中国生活了33年的外国专家,潘维廉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满怀热情地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为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白黎表示。

“从讲故事的角度而言,我觉得需要‘个性化’,越是个性化的内容越有吸引力。”潘维廉认为,“中国梦”也是“世界梦”,每个人的中国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年轻人要勇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梦想,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世界的观众。

潘维廉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例,“我的二儿子在非洲做义工,他告诉我在当地看到来自中国的多种形式的援助,听了这些故事,我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也成了我以后给别人讲述的‘中国故事’。”

“不见外”的“老外”用大半生时间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并早就以中国为家。“有些人问我为什么长期居住中国,我告诉他们在美国中餐太贵。”潘维廉打趣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