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 “爸妈寄来的年货”成了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西安的郭女士收到妈妈从山西寄来的40斤醋,上海的彭女士收到很多冷冻羊肉,看起来有整整一头羊。网友们晒出一个个充满爱的快递包裹,酸菜、腌肉、炸丸子,甚至还有菜谱和麻将机,来自家乡的年味寄托着父母的牵挂,也抚慰着就地过年的游子。
若是将镜头拉远再拉远,或许我们可以看到物流车辆和快递小哥在地图上划出的一道道弧线,弧线中间的每个节点都像是爱的中转站,从父母到子女,从子女到故乡,从商家到一个个小家,一份份年货在流动中实现了情感和祝福的传递,绘制了属于中国春节的“亲情地图”。
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春节期间(2月11日至17日), 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与除夕到初六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9841.6万人次相比,流动的年货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新春运”,网上购物寄回家也成了“新年俗”。
一个人收发的快递描绘着他的衣食住行,甚至是一日三餐的轮廓,而快递同样像衣食住行一样,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基本需求。
这种基本需求反映着互联网新经济的蓬勃。线上购物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春节期间网上买年货自然而然地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不必盘算着时间去下线置办,只需在工作之余轻点屏幕就可以完成采买,年夜饭、电影票也都可以一键下单。“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就达到9057.6亿元。
这种基本需求的实现离不开高效的快递网络和奔忙的快递小哥。今年春节,菜鸟联合三通一达启动最大规模的春节不打烊,全行业在岗人数百万人以上。预判备货、调拨运输、分拣配送,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加持和从业者的坚守。尤其是末端配送环节,更要仰仗快递小哥的风雨无阻。韵达上海青浦城西公司的快递员谢纯,春节期间每天平均要送600多快件,而且每一件快件都必须经过消毒,以确保送到客户手中的包裹是安全的。
在去年年初的复工复产中,快递业走在了前列,物资的运转更好地支撑着疫情防控,保障着生产生活需要。在这个春节,快递业的“不打烊”同样带给人们这种保障,年货的充足、随时能送达的便捷和配送范围的下沉,为中国年增味添色,寄托着乡愁,让更多原地过年的“原年人”感到安心。
半日达、当日达,冷链配送、医药配送,快递的时效不断缩短、服务日渐丰富。 正如互寄年货已成为新的年俗,渗透在生活中的快递压缩着时空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人们对于生活更高品质的追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张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