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百年老隧道的90后 庭审全程,陕西检察干警帮被告人照看女婴 未来网评:“春运母亲”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奋斗者的共鸣 公安专项行动严惩非法制售军警服 上海新确诊本地病例非新发生孤案 疫情总体风险可控 这个脱贫村谁最“牛”? 中缅边境章凤口岸提升通关效率 促进货物顺畅通关 三亚福利院脑瘫患儿疫情中病情反复 院长吁莫让康复“暂停”变“停止” 同网络诽谤“较真”,你不是单打独斗! 未来网评:别样春运,与文明一路同行 揭秘高铁调度室:取消一趟车比加开一趟更需要耐心 就地过年催生“新食尚” 长春线上年夜饭走俏 医院不给发热患儿诊治?泰安市卫健委回应:不属实 未来漫评:共同防疫,欢度春节 云南千年临安城用“三色”绘就美丽新乡村 探访服务冬奥会动车所:“明星”复兴号抢着来过夜 沈阳本次疫情首位确诊患者去世 死亡原因公布 北京市成立全国首支交通执法网络监管队 网约车违规行为线上监测 肖战工作室楼下现宣传车、高音喇叭扰序 4人被警方处理 云南普洱连破两起“奇葩”藏毒案 缴毒逾3公斤 大型纪录片《闽宁纪事》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未来网评:别样春运,与文明一路同行 兴庆区多措并举打造辐射毗邻地区消费高地 精准施策,把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权 新华街工会发放350份微心愿礼物 2021开新局,宁夏人社工作将在这些方面发力! 宁夏网上年货节累计实现销售额超5亿元 银川金凤区良田镇村民“立春”这样过 “和谐大叔”谢兴昌:当年比剧中更穷更苦 疫情防控显担当 热血抗疫献爱心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明确77项任务责任主体 半挂车司机匝道内倒车“丢了”12分 本周四、周日临时开通闽宁市场(镇政府)—鼓楼购物专线 宁夏知识产权业务受理实现“一窗通办” 中卫镇罗黄河特大桥钢箱梁顶推工作圆满完成 “春运母亲”见证铁路春运发展 我国网民规模接近10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新华时评:运17吨苹果因一卷篷布被收过路费,不合理! 上海法院受理跨境诉讼当事人网上立案 河北石家庄新增2例本地确诊病例 行动轨迹公布 跨越9年的“雷锋饺子”:用爱延续温暖 北京阳光在线迎小年 气温继续上升明天最高可达11℃ 近10亿网民夯实疫情防控底座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任命马里波夫出任总理 谁来叫醒装睡的防沉迷系统? 疾控专家划重点:安心过大年就这几条 特应性皮炎高发病低诊断 专家:出现反复剧烈瘙痒需尽早就医 广东开展“青春情暖”活动 慰问暨大留校过年学生 四川深山小站上的“驯龙师”:货运列车编组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接环保举报3.1万余件 过半涉大气污染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守护百年老隧道的90后

2021-02-04 11:05:45来源:光明日报

守护百年老隧道的90后

【新春走基层·加油新征程】

“铛……铛……”2月2日上午10点,滨洲铁路兴安岭隧道内,海拉尔工务段博克图桥隧养修工区班长于帅带着9名工友正在隧道内打冰。隧道壁上的冰层最厚达50厘米,最高的冰柱有一人多高,一镐下去,冰水夹着冰块溅在于帅脸上,即便戴着口罩,也能感受到刺骨的寒凉。

冬季的兴安岭,最低气温达-40℃,加上隧道建设年代久远,受山体积水影响,隧道拱顶及边墙上经常会结出冰柱。不及时清理,会影响铁路运输安全。“这条隧道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春运期间密度更高,我们每周都要集中清冰,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于帅喘着粗气,边刨边说。

兴安岭铁路隧道始建于中东铁路时期,距今已经有118年的历史,全长3.1公里,是滨洲铁路线上最长的隧道。贯穿其中的滨洲铁路,起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终点为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从满洲里站向西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是林牧区百姓出行、煤炭运输的生命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23%的中欧班列由此经过,作为连通欧亚大陆的重要铁路通道,滨洲铁路年货物运送能力超亿吨。

“脚下滑,大家注意安全。”清冰作业时间有限,他们锹镐并用,不但要清除隧道内墙积冰,还要将积冰装袋。12时40分,两个小时的“天窗”作业即将结束,于帅带领大家将清除下来的150余袋积冰码放好,此时的他已腰酸背痛,棉袄也被冰水浸湿冻硬。

“在我们老家,超过百年的建筑都是历史文物,没想到我现在就在修文物。”于帅说。老家在内蒙古通辽的于帅,201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与他同来的还有14名90后大学生。他们的到来,使平均年龄52岁的工区一下子年轻起来。

“刚来的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风冷、雪大。第一次出去作业,我踩到雪窝里,没进了半个身子,还是他们硬给我拽出来的。”来自山东济南的鲁春旭笑着说。

作业完,他们收拾工具往工区走。工区在当地一个村子里,离隧道300多米,附近人烟稀少,除了高高的山岭,就是长长的铁道线。村子很小,都是低矮的平房,半山腰上工区的二层小楼是这里最显眼的建筑。

为方便日常作业,于帅和工友们每周只能回镇里一次,赶上施工作业,要在这里住上一个月。村口仅有的一家小卖店,商品也少得可怜。这里的寒冷和荒凉曾让习惯城市喧嚣的年轻人倍感孤独和失落。“刚来的时候,没有网络、没有电视,进了村仿佛与世隔绝一般。”于帅坦言,自己有过离开的念头。

为什么没走?“和老师傅们相处久了,越待越有感情了。”于帅说,工区里老师傅们像对待子女一样照顾他们。山西的温锐敏爱吃面,厨师就自学面艺;杜海吃鱼过敏,那就给他单独炒菜。近年来,工区环境不断改善,网络、电视相继开通,食宿条件也越来越好。

“留下就要干出个样来!”于帅在心里打定主意。作业时,他跟着老师傅,认真请教,闲暇时间自学充电,很快成了青年突击队的带头人。几年工作下来,于帅感受到这条铁路的重要意义,安心下来做百年隧道的“守隧人”,在这里娶了媳妇,成了家。

“这些大学生大部分家在外地,有的都没见过雪。当时真没想到他们能吃得了这份苦,忍受山村的寂寞。现在大部分人都在这儿扎了根。”车间主任谢建华说,如今,由这群90后大学生组成的青年突击队成了守护隧道安全畅通的主要力量。

山里天黑得早,刚过晚上9点,忙碌了一天的年轻人沉沉睡去。于帅翻看着手机,几个从事IT、销售行业的大学同学正在分享美食图片,他则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何谓坚守?职责而已。”

(本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