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月29日电题:浙江多地为何现严重旱情?
新华社记者方问禹、许舜达、郑梦雨
暂停游泳和洗车,水库见底淤泥开裂,村民在井口排队接水……近期,浙江多地出现严重旱情,局地为“50年一遇”,不少地方的应急保障和引水节水能力经受考验。
暂停游泳和洗车,“谁能想到现在还要挑水喝?”
台州市天台县泳溪乡家湖村是典型的山顶村,没有地表溪流,自2020年10月以来基本没有降水,常住村内的120户约200人吃水紧张。
“大旱不声不响就来了!”家湖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德波坦言,没遇过这么严重的干旱。目前村里只有一口水井供村民应急使用,2天才能抽一次。年关用水大增,村里计划购买设备,从几乎见底的灌溉水塘抽水应急。
记者了解到,目前天台县228个单村(联村)供水工程主要水源是山塘、水库或溪沟,其中69个用水困难;桐坑溪水源地接近干涸,能看见库底的石头和开裂的淤泥;白鹤镇水厂无法正常供水,全镇5万多人用水受到影响。
台州市三门县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准备防大旱、抗长旱。当地政府发布紧急通知,自1月25日起,暂停对全县游泳、洗车、水上娱乐场所等高耗水服务业供水。
“这一个月少赚了五六万元。”柳先生在三门县城开了一家洗车店,春节前后一个月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但现在只能关门歇业。
从天空俯瞰,以往沿着群山绵延数公里的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长六村龙王庙水库,现在只剩水坝跟前的一片“水塘”。而作为杭州市临安区城区主水源之一的里畈水库,水位半年间下降了27米,已经完全见底。
记者在里畈水库附近看到,这里沿着山体蜿蜒的河水完全断流,陡峭的河床成片裸露,稍高处的淤泥干涸开裂,河底的细沙变成一片“沙漠”,只有最底处可见几条线状的水沟,周边的水下植物已枯萎。
“谁能想到现在还要挑水喝?”在临安区太湖源镇东天目小学,市民张大爷挑着两只铁桶来取水。他说,这些年家里根本用不上应急储水的容器,但最近自来水经常停水、限时供应,只能临时买水桶应急。
在温州,受旱情影响的村庄超过750个。当地水利部门介绍,缺水最严重的是瑞安中西部、永嘉北部的山区单村供水村庄,一些海岛地区也需船运送水应急。
为永嘉县南部片区、乐清城区供水的温州楠溪江,部分河段出现断流和溪滩大面积裸露现象,一些点位的流量接近历史最低。永嘉县水务集团表示,由于楠溪江来水量明显下降,自1月4日起,供水区域实行降压供水。
直接原因是气象异常,冬春连旱可能持续
1月15日,浙江省宣布启动水利旱情蓝色预警:全省各市近30天降水量11至23毫米,均较多年平均偏少50%以上;连续无雨日16至27天不等;大中型水库蓄水率40%至74%。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介绍,浙江今冬干旱的直接原因是气象异常:去年9月下旬至今年1月20日,浙江省天气持续晴多雨少,全省平均降水量仅9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多。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减少超过7成,出现区域性、较严重的气象干旱,温州、台州、舟山等地的干旱重现期达到“50年一遇”。
少雨天气集中在传统旱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市乐清、洞头,台州市玉环、温岭、三门,宁波市象山、鄞州,以及舟山市离岛等是传统易旱区,部分山区、半山区和海岛主要利用山涧溪流、小山塘供水。当资源型缺水与工程型缺水叠加,造成旱情严重。
台州市三门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孙志俊表示,台风是当地每年夏天需防御的气象灾害,但台风也会带来降雨、补充水库水量。去年下半年以来,三门经历的台风很少,几乎没有发生短时强降雨。20余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基本都位于三门境内的水源水库,也因此没有蓄多少水。
浙江省水利厅预计,从今年1月份到3月份,浙江有关地区降雨仍将少于往年,冬春连旱的情况可能持续,农业连片干旱问题需提前防范。
多措并举应对旱情,城乡节水意识空前提升
启动备用水源,建设临时泵站,投运海水淡化工程,水厂应急修复,跨区域联合调度用水……浙江多地多措并举应对旱情,共解决61万人用水问题。
浙江省防指办近日印发通知,协调气象、水利、农业部门以及有关县区政府分片包干、分水系包干,并要求研制以县为单位基于旱情、应急响应等级的抗旱形势“五色图”,分区分时分级制定不同等级应急措施。
干旱之时,更显节水重要。记者了解到,为了扭转农村用水零成本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局面,浙江省2019年开始在全省推开农村饮用水收费制度。以市场化路径促进农村节水,开始收到效果。
比如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闽坞村,以往年年冬天缺水,今年遭遇严重旱情,村里依然有水用,村民节水意识的提升成了“关键招”。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当前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有较大空间,且路径更加丰富,既包括硬件投资,也包括机制建设,提升农村地区应急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