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月22日电题:在战“疫”中成长——与病毒“零距离”的“00后”标本员
新华社记者杨喆
一年前,还未毕业的“00后”肖雨欣和姜园园未曾想过,她们会成为与潜在的新冠肺炎病毒距离最近的人群之一;一年后,在战“疫”中,她们收获了对责任和担当的理解,也收获着自身的蜕变与成长。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南院,结束数个小时的实验室工作,标本员肖雨欣与姜园园只穿着短袖和单裤回到办公室,室外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两人只穿这么少的理由一致,防护服太闷太热了,好不容易能透透气。
分别出生于2000年和2001年的肖雨欣和姜园园,去年才走出校门。来到大庆市人民医院后,她们就在中心实验室工作,负责核酸样本的前期处理。
一个乐观开朗,一个瘦弱腼腆,从外表看去,还有些学生气,就是这样的两个小姑娘,每天要与团队成员一起,处理数千份核酸样本。
最近黑龙江省多地出现疫情,大庆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承担了多地的核酸检测任务,任务量的增多也给两个“00后”带来了考验。
“从中午干到次日凌晨3点,处理了大概3000份样本。”一边说,肖雨欣一边揉着自己的手指。她和姜园园一样,由于每天要处理大量样本,手指总处于酸麻状态。
“早上起来手跟熊掌似的,放在热水里泡了半天。”姜园园笑着举起手形容。
核酸样本的前期处理需要撕开采样管的外包装,把采样管放到核酸标本架上,在每个采样管上写上标号。“3000个采样管就要重复3000次,单个动作不累,但重复久了就很累。”姜园园说。
每次处理核酸样本是94个,每次为采样管编号就是从1到94,再不断循环。“每天我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无数次重复这94个数。”肖雨欣说。
两个“00后”明白,枯燥、机械的工作背后,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
“每一个样本背后都事关疫情防控大局,一点都不能马虎,一个编号弄错了,可能就会造成防控信息的错误。”肖雨欣说。
姜园园坦言,自己也曾有过担心害怕,但每完成一批样本的处理工作后,成就感却又让她感到自豪。
“毕业前还在想能不能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没想到最后真的实现了。”姜园园说。
短短一年间,她们都说感到成长了很多。
“在学校时可以自由自在,但来到这个工作岗位就得有责任有担当。”肖雨欣说。
因为害怕家人担心,面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辛苦和风险,她们都选择更多自己承担。“家人都为我而感到骄傲,我更不想让他们惦记。”姜园园说。
“能吃苦,有担当,面对工作没有二话,我为两个孩子点赞。”大庆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于德军说。
21日15时许,刚刚吃上饭的两人,接到了进行又一批核酸样本处理工作的通知,她们再次准备换上防护服走进实验室。“以前我们总是受大家照顾,现在这个时期,我们更要承担起我们的职责使命。”姜园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