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22日电(记者 张煜欢)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召开“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专题新闻发布会(浙江专场)。记者获悉,五年来浙江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增强。2015年到2019年,浙江省县域就诊率、基层首诊率分别从82.1%、49.9%提高到88.3%和52.7%,目前该省95.7%的乡镇卫生院可开展门诊手术。此外浙江通过打造医学高峰,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不断提升百姓的“医疗获得感”。
浙大一院。 张煜欢 摄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向“看病难”持续发力
如何让浙江各地的老百姓都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近年来,浙江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增强。
浙江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煜欢 摄“浙江现在有个非常好的现象。原来病人从下级医院转往上级医院的很多,但是从上级医院转往社区基层去康复的不多,如今这样的局面得到了改变,今年1-9月,浙江县级医共体向下转诊达到17.9万次,平均每个县级医院向乡村卫生院下转1100多人次,打破了下转上易、上转下难的瓶颈问题。”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说。
浙江一医院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 张煜欢 摄据了解,作为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浙江的208家县级医院、1063家乡镇卫生院整合成161家医共体,打破原有层级分割,实行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运行,2019年乡镇卫生院门急诊、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2.4%和11.3%,170家卫生院恢复或新开展一二类手术。
以浙江的山区县开化为例,该县县委书记鲁霞光在发布会上介绍,开化的15个乡镇分院全部开设了全专科的联合门诊,组建120支“总院专科医生+分院签约医生+驻村医生”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进村入户,确保小病不出乡。在远程会诊加持下,贯通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的服务链条,让老百姓愿意在家门口看病就医。
不仅是在乡村,浙江也在全域范围常态化推进民生实事,每年推出一批健康惠民新项目纳入浙江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张平称,如今年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托位建设,对高危人群进行大肠癌免费筛查等,这些民生项目都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收获了百姓不错的口碑。
以人才助添卫生健康创新力
近年来,浙江聚力打造医学高峰,卫生健康创新力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
据了解,该省已布局建设1个国家医学中心、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运行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2019年三甲综合医院疑难重症患者同比增53.9%、三四级手术同比增56.5%。
创新力的提升与人才资源密不可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在发布会上介绍,作为浙江省打造医学高峰的重点医院,该院通过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几个方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引人、育才工作的推进。
“目前浙大一院的人才汇聚效应迅速的展现。2019年至今,我们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顶尖人才32名,本土培育的国家级人才8名,预计两年内专职科研人才比例可达到10%,展现了蓬勃创新活力。”梁廷波说。
张平介绍,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重点,以大型三甲医院为载体,浙江省财政三年共安排50亿专项资金,用于医学高峰建设。
卫生健康领域的数字化改革
“互联网+医疗健康,我们理解它本质是通过数字赋能来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效能。”张平介绍,近年来,浙江作为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试点省,目标实现“三减一升”——减少重复办卡,减少重复排队,减少重复检查,提升管理水平。
浙江的省级互联网医院平台涵盖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药事”“互联网+护理”三大服务板块,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平均每天有3万人次接受线上医疗健康服务。目前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在线服务已超1800万人次。
为强化业务流程再造,浙江还推进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的“两卡融合、一网通办”,让百姓基于一个码就能获取预约挂号、在线取号、扫码就医、费用结算、报告查询、互联网复诊等医疗和医保服务。同时“浙里办”APP上还开通了国民医疗健康专区,整合全流程的线上就医服务,汇聚十余项便民服务。
“我们希望逐步打造掌上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圈,实际应用场景能够不断拓展。”张平说。
此外浙江也在促进健康大数据的开放和共享。目前浙江省级医学检查检验报告信息共享平台已经覆盖到340家县级以上医院,实现了跨地域、跨机构的诊间报告提醒和调阅,浙江共享检查检验结果已经超过2.1亿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