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中宁县喊叫水乡喊叫水村的麦正贵遇到了烦心事:村里其他人家的退耕还林补助款如期到账了,可他家的补助款迟迟未到账。12月18日一大早,他来到乡民生服务中心打问原因。
“是因为您提供的银行账户有误,现在我马上给您办理,您的补助过几天就会打到您的账户,请注意查看。”喊叫水乡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马晓艳热情接待了麦正贵并很快办结了事项。
“现在把很多事情放到民生服务中心统一办理真是太方便了,以前乡亲们办个事情要跑好几个部门。”麦正贵激动地告诉记者。
“办事变得快捷又方便”,这得益于今年以来我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工作。今年3月,自治区综合考虑乡镇和街道构成、山川地域差异等因素,选取银川市西夏区、青铜峡市、彭阳县、中宁县进行试点。
我区试点县(市、区)在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的过程中,锚定中央和自治区改革总体方向和具体要求,以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为主线,通过改革做到“瘦身”和“健体”相结合,在体制机制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催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化学反应”,为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力量”。
“车大马小”“责大权小”等问题,是乡镇、街道普遍面对的治理难题、发展制约。针对基层“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难题,我区试点县(市、区)坚持执法重心下移,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在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乡镇(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一些试点县(市、区)结合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将县级综合执法局85%的执法人员下沉乡镇(街道),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执法力量。
“我们整合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57项,全部进驻民生服务中心,设置6个综合受理窗口和3个专业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工作模式,全面推进‘一门办理’。”中宁县石空镇党委书记王银军说,该镇还健全完善办事指南、工作流程和村级便民服务机制,拓展延伸“一站服务”,实现村级便民服务站、代办点全覆盖,48项便民服务“不出村办理”。“办事确实方便了很多,以前给娃上户口要跑公安、医保好几个地方才能办成,我前段时间给儿子办户口在镇民生服务中心几分钟把手续全都办好了,还省了跑镇派出所的路呢。”石空镇张台村村民张兴说。
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我区试点县(市、区)将涉及民生保障、城乡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83项审批服务执法事项下放乡镇(街道),整合县级派驻国土资源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及人员编制并入乡镇(街道)相关机构。采取“减上补下”“减县补乡”等办法,下放人员编制,充实加强基层一线力量,试点县(市、区)乡镇(街道)人员编制增幅平均达到32.1%。
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我区试点县(市、区)进一步完善“一门、一窗、一站、一网”审批服务模式,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乡镇(街道)民生大厅集中办理事项由45项增加到123项,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条线机构服务事项进驻大厅集中办理。加强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整合设置“综合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建立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推动了审批服务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延伸办”,充实和加强了基层代办队伍,村级便民服务点实现全覆盖,48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不出村(社区)办理,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在喊叫水乡民生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设置5个综合办事窗口,设置公安、市场监管专窗,配备12名工作人员,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办结”,破解了窗口工作人员“忙闲不均”,办事群众“跑多窗、排长队”等难题。对标“十个一”要求,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9个,设立100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做到人员到位、设施齐全、制度完善,实现村级便民服务点和网上服务站全覆盖。
我区试点县(市、区)还集中清理规范了针对乡镇(街道)的“一票否决”“责任状”以及各类评比达标、示范创建表彰活动,督查检查考核与2019年同比均下降了16%以上,使基层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更大精力来谋发展、抓落实、惠民生。
“经过9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初步构建了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在推动明责亮权、重心下移、赋权增能、减负增效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成果,为全区全面推开改革打造了样板、积累了经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周万生表示。(宁夏日报记者 李志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