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丨大山里的幼儿园 “学前学会普通话”为彝族孩子铺就“出山路”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稚嫩的童声欢快地歌唱着。这几天,“决胜2020”看四川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凉山,来到平均海拔2600米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幼教点。崭新的校舍、宽阔的庭院令人眼前一亮。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彝族小朋友们热情地用汉语和采访团的记者们打着招呼。当记者问道:“你几岁了?”小朋友安志成用汉语清楚大声地说:“4岁了!”
在老师阿比牛牛的带领下,20名彝族孩子用普通话唱起了《小老鼠上灯台》,充满童趣的歌声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之后,彝族小朋友们还跟着教育机器人Bingo,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唐诗《春晓》。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了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凉山州于2015年10月启动了“一村一幼”计划,一个村建立一个幼儿教学点,免费提供学前教育。火普村幼教点老师阿比牛牛向记者介绍,目前园里只有一个班共20名小朋友,最小的3岁,最大的快上小学,已经6岁了。他们都是彝族小朋友,生活的环境都是彝语交流。
千百年来,大凉山地区彝族群众居住地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与外界沟通较少,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更听不懂汉语。学前儿童长期处于彝族语言环境中,听不懂普通话,更无法沟通交流。为了让小朋友衔接正规的义务教育,2018年5月,凉山州又启动实施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减少因为语言跟不上导致的厌学辍学现象。
阿比牛牛老师告诉记者,火普村幼教点有两名辅导员,都是彝族人。“平时通过学习儿歌、画画、做游戏来提升孩子们的普通话。”带小朋友玩中学,用中练,“当小朋友对字词不理解的时候,我们会结合彝语教一遍,再用普通话教一遍。”
学习儿歌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还在教室里布置了‘学普小舞台’,有时候教育机器人Bingo还会代替我们做小老师,小朋友边学边玩,玩得很开心”。目前园内20名小朋友普通话的达标率超80%。
讲卫生也是幼教点里一项重要内容。每天早上,两位辅导员都会在门口挨个检查学生们的脸、手是否洗干净了,如果没洗净,还会带他们去洗。“有的孩子很可爱,如果父母忘记给他们洗,他们会主动提出。”
在昭觉县,像解放乡火普村幼教点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凉山州开办“一村一幼”幼教点3000余个,12.85万学前儿童在幼教点学习,已基本实现3至6岁学龄学前儿童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基本达到听懂、敢说、会说、会用。
制片人丨温露 张鹏军
主编丨王率
记者丨任乐天
摄像丨何逐
剪辑丨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