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9日电 题: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乡村新貌新气象 产业带动奔小康
新华社记者朱文哲
最近这些天,李建成养殖的绒山羊陆续产了11只羊羔,还有10多只母羊待产。“这些羊羔等到来年春天就能卖了,按每只羊羔卖800元计算,这些羊羔能给家里带来2.5万元左右的收入。”说到卖羊,李建成乐得合不拢嘴。
今年63岁的李建成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敏盖村,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他也是当地“敏盖绒山羊”的专业养殖户。“养绒山羊之前,我家是村里生活最困难的一户。”李建成回忆道,曾经家里房子是简陋的“土打墙、二道梁”,种地买不起化肥,庄稼总比别人家的矮一截,能让全家吃饱肚子就是他当年最大的愿望。
2000年,敏盖村开始探索绒山羊养殖,很多村民开始养羊,李建成也贷款1万多元买了20只羊。“养羊第一年就收入3万多元,我不仅在当年还清了贷款,还挣了2万元。”李建成说。
后来,李建成逐渐扩大绒山羊养殖规模,年收入也不断增加。2011年,当地政府免费为他建起2000平方米的羊圈。一年卖两茬羊羔,再加上卖羊绒和羊肉,每年超过7万元的收入让李建成一家由此过上了小康生活。
如今,“敏盖绒山羊”已成为苏布尔嘎镇的特色品牌,全镇的绒山羊养殖户超过1300户,户均养殖收益近8万元。
2019年,镇里建起了羊绒加工厂,在扩展绒山羊产业链的同时实现了羊绒就地加工,还吸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把家里的羊绒卖到加工厂能省掉以前中间商的差价,大伙挣的钱更多了。”刚脱贫不久的撖文宽说,今年开始他在加工厂打工,每月还能拿到4500元工资,生活比过去更稳定了。
与撖文宽一样,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哈沙图村的63岁贫困户董凤清也因村中产业发展而受益。
2014年董凤清因病致贫,在政府帮扶下老伴当上了环卫工,可每月2000元的收入全都用于买药,老两口的日子始终不见起色。2019年,村干部介绍董凤清来到哈沙图村的“云上农场”做工。“在这里干一些简单的农活,每月工资3500元还包吃住,我不光脱了贫,每天的乐趣也更多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董凤清脸上满是笑容。
董凤清所在的“云上农场”是哈沙图村引入内蒙古光亚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我们把过去黄沙漫天的哈沙图村打造为集乡村旅游与科技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田园+’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公司董事长宋亚一说,如今的哈沙图村已是出了名的旅游村,以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农场里各类无土栽培作物也帮助村民实现增收。
哈沙图村村主任杨万福说,全村的10户贫困户全都在“云上农场”做工,很多村民也由此办起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我们今天的日子就是小康的生活喽。”董凤清说。
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布拉格嘎查的百姓也同样吃上了“旅游饭”。得益于离成吉思汗陵景区较近的优势,布拉格嘎查从2003年开始尝试发展旅游产业,2010年全嘎查已有超过半数人口开起了牧家乐,牧民巴图格西就是其中一员。
2003年,巴图格西建起自己的第一个牧家乐。“那时候旅游业还在起步阶段,我也在摸索牧家乐的经营思路。”巴图格西回忆道,2012年他扩建了牧家乐,如今能同时容纳200人就餐的规模让他的牧家乐年均营业额达到150万元。
伊金霍洛镇旅游办公室主任杨丽霞表示,布拉格嘎查一共有65户牧家乐,其中23户达到星级牧家乐标准。“牧家乐食材全都是嘎查自产自销,肉、蛋、菜几乎不需外采,村民即便没有经营牧家乐,也都通过做工或供应食材等方式间接参与其中,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杨丽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