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记者走进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农业公司的温棚,西红柿秧苗绿意盎然,正在抹杈的公司负责人梁振贤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与记者闲聊道:“咱这可是正宗的普罗旺斯水果番茄,春节前后便可上市。”
梁振贤告诉记者,贺兰山农牧场农业公司有600多栋设施温棚,主要以种植黄瓜和茭瓜为主。由于种植品种单一、病虫害多、市场竞争力弱,效益逐年下降。
“去年集团组织到山东寿光培训,可让我们大开眼界,深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种植理念、营销理念、管理理念,已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梁振贤说。回来后,他便通过市场调研,先后在3个温棚引种起草莓、吊瓜等新品,仅水果番茄就引进了9个品种。
仅是引进新品种还不够,种植技术是关键。梁振贤又通过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将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温湿度智能检测、绿色物理生物防控技术等新技术引入棚内。
“如今使用了水肥一体化,不仅节水省肥,且病虫害明显减少,你看这粘板上干干净净,连只虫子都找不到。”梁振贤给记者算道,过去种的普通菜用番茄,1公斤批发价1至2元,1个棚一茬最多收入七八千元。这两天水果番茄的市场价1公斤就达到14元,预计届时1个棚至少可收入3万元。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帮着农民赚是我们的目标。”梁振贤告诉记者,自从他棚里种上了这新鲜物,来“取经”的种植户络绎不绝,如今公司的600栋温棚内已不再是单一的绿色,火龙果、油桃、鲜食葡萄等新鲜果蔬的入驻,将其装扮得五彩缤纷。
“高素质农民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为高素质农民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将来农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农民这个职业也会越来越有吸引力。”宁夏农垦集团培训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自平说,“解决了人才的问题,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才能真正建立。”
为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宁夏农垦培训中心创新培训手段,丰富培训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田间,以理论讲座、实训实操、观摩交流、座谈研讨、跟踪服务等多种培训形式,让学员在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课堂中解放思想、开拓眼界、汲取知识、提升技能。同时,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培训相结合、学校与基地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内部循环、区内循环、区外循环的“三循环”线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不断提升培训服务质量和水平。
现场培训、观摩学习,学到了新技术,一批批高素质农民又如同一颗颗“种子”返回家乡,让新技术在家乡的土地上传播开来。
在这支高素质农民队伍里,平吉堡农场有限公司东三分公司的技术人员王少平便是其中一员。
在培训中心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上,从涉农政策到农业产业化总体形势,再到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推广,王少平系统学习了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方法。回来后,他一步步将学到的知识融入现实农业生产中,将一项项新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周围的种植户。
2018年,公司将7900亩玉米田由大水漫灌改为水肥一体化,由于上滴灌带要增加投入,许多种植户不愿干,王少平就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技术。
当年种植户就看到了科技的力量,虽然每亩田增加了100元的投入,但产量提高,每亩玉米增收300元,节水45%,节肥25%,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公司7900亩玉米当年增收160余万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无论是产业形态、农村社会还是农业从业者的新变化,都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王少平说,通过培训,不仅能够满足农民对理论知识技能的需求,且为现代特色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让广大农民在土地上看到希望、尝到甜头、获得利益。所以我们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张瑛 实习生 李海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