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业紧急使用疫苗,宜尽快推进
■ 社论
对进口冷链从业人员紧急使用新冠疫苗,既是守卫高风险人群健康,也是为国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筑牢根基。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2月刚刚开始,短短7天内,据不完全统计,在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案例已经涉及湖北、浙江、山东、河南、山西、安徽、辽宁、黑龙江等多个省份。如果说此前发现的“冷链传毒”还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那么,从近期曝出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物流,“冷链传毒”已影响到其他深处内陆的省份。冷链防疫形势更加严峻。
“冷链传毒”范围越来越广,一个直接后果是增大了冷链从业人员的感染风险。此前,天津、上海等地发现的本土病例,就基本与进口冷链和物流相关。对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技术指南,部署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防疫。另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近日在北京调研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生产准备工作时还指出,根据冬季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完成口岸相关从业人员和一线监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的紧急使用工作。
进口冷链从业人员,显然就属于这部分高风险人群,这一人群紧急使用疫苗非常重要。在“冷链传毒”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各地应尽快推进冷链相关人员紧急使用疫苗。
应当看到,进口冷链从业人员属于保障城市基本运行的特殊人群,一方面,他们与进口物资紧密接触,岗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国外疫情高发的情势下,他们又处于防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线,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与普通人相比这一人群感染病毒的风险要大得多。而疫情传播往往是链式的,他们一旦被感染,若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就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感染。
所以,给这一人群紧急使用疫苗,既是为他们“屏蔽”病毒,守卫健康,也是为国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策略筑牢根基。对于中央有关方面的部署,相关推进动作宜尽快施行。
实际上,今年7月22日,我国就已经正式启动了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一批外交人员、跨国公司驻外人员以及部分留学生等注射了新冠疫苗。据中国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表示,在已经使用新冠疫苗的近百万人中,没有接到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只有个别的有一些轻微症状。这实质上验证了新冠疫苗的安全性。疫苗的良好效果,也为进口冷链从业人员紧急使用疫苗提供了底气。
之所以要尽快落实进口冷链从业人员疫苗紧急使用要求,其实也是用一种“源头式”治理堵住因冷链管理不规范导致的防疫豁口。
从此前一些进口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确诊病例溯源情况来看,一些单位依然存在对疫情重视程度不够、防疫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这些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都给了病毒可乘之机。而给从业人员紧急使用新冠疫苗,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多了一层防护,利于从源头上防范病毒输入。
坚持原则与灵活应用的平衡,是疫苗和药物紧急使用的本质。当国外疫情持续高发,当病毒借助冷链出现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加强对进口物资的“消杀”流程,对进口冷链从业人员的防疫有必要继续加码。
目前,中国国药集团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新冠疫苗上市申请,可以预期,疫苗上市为期不远。而在此之前,让高风险人群的进口冷链从业人员提前使用新冠疫苗,是随疫而变的积极之策。对于相关部署,相关方面需尽快行动起来,把病毒挡在国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