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莫让“国安”这个北京符号就此消失
提到北京的符号你会想到什么?答案可能是绵延的长城,也可能是华丽的故宫。而在每个喜欢体育的北京人心中,“北京国安”这四个字几乎可以与之媲美。或许有些人没法理解这其中的情感,但事实就是如此,在四九城球迷的心中,国安就有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28年从未改变。
仔细想想,如果你是在职业联赛初期从小就看国安长大的北京孩子,最少也得过而立之年了。30多年的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但唯一不变的是你对于足球的热爱,以及对于国安的追随,相信这是很多同龄人都能深切体会到的。如果说刚开始知道国安的时候,它只是一支北京球队的名字,那么经过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发展和演变,它所富含的意义和价值早已经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它已经是这座城市的标签和符号,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与体现。
北京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追寻自己的梦想。在足球界,只有“国安”能被大家这么多年一直追随和向往,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的。它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它那种永不服输的劲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它让大家把对于这座城市的热爱通过体育的方式表达和传播,这是一种力量,更成为一种超出体育范畴的精神符号。
或许有人还记得,2006年北京高考的语文作文题就叫“北京的符号”,不知道有多少考生在当年的考场上就以国安为例,在答卷上抒发着自己对于这支球队以及这座城市的情感。
过去几天时间,关于国安更名的消息满天飞,对于绝大多数北京人来说,这是最不能接受的一种方式,因为更名不仅仅意味着口号的变化,更是一种传承的终结,一种文化的缺失。虽然说球队还是那支球队,人还是那些人,但毕竟名称变化,20多年将近两代人的这种精神财富戛然而止,这怎么能不让人心酸和无奈?
回顾国安俱乐部28年的历史,虽然有过球队赞助商的短暂更替,但“国安”的称谓却一直保持至今。即便是2017年中赫集团接手俱乐部之后,也只“添字”,而没有“去字”,因为谁都清楚,作为北京符号的国安寄托着无数北京球迷的真挚情感,而这一下就将近30年。如果强行割断这份情感寄托,不仅是对所有国安球迷的打击,更是对仍处于“幼年期”的中国足球文化的一种摧毁。
实际上,像国安、建业、泰达这样从甲A初始阶段就立足于联赛的俱乐部,他们的名称早已不是单纯的赞助商的概念,都是各自城市的符号和精神寄托所在。中国足协在2018年12月制定的有关俱乐部名称去企业化草案中,也曾考虑到这一点,提出需要更名的并不包括在甲A时代已经长期存在并在球迷当中形成巨大文化影响力的俱乐部。但两年后足协又推翻了当初的意见,搞起一刀切,而真正需要论证的,难道不是足协的这种关乎无数球迷情感因素的重要决策吗?
距离中国足协规定的“俱乐部名称去企业化”更名的截止日期已经越来越近了,中赫国安俱乐部高层最近一直在不停地商讨着各种可行性方案。虽然可能这一切的努力最终都无法改变现实,但对于广大国安拥趸们来说,能看到这些努力,心里总是暖暖的。用一句话来做总结:过日子要不断添砖加瓦才行,拆东墙补西墙永远不是最好的办法。
文/本报记者 张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