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故事)黔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中新社广州12月10日电 题:黔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作者 王坚
在雨后的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镇弄苑村,“种上佛手瓜,抱回金娃娃”红底白字的牌子衬着翠绿,分外显眼。
这是贵州省最大的佛手瓜种植基地。3年前,广州市南沙区对口帮扶惠水,让佛手瓜从村民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拓展为漫山遍野的规模生产,整体谋划产业种植及配套设施项目,让“小捧瓜”走向“大产业”。
2020年9月,惠水县就研究发展佛手瓜产业这一过程进行了全球直播。拉丁美洲的16个国家通过网络视频连线观看,惠水佛手瓜完成了国际舞台的首次亮相,网上点击量逾10亿次。
在惠水县,种植农作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惠水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山多土少,人多地少。”惠水县好花红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集祥表示,曾经低效的农业产出阻碍了当地脱贫的脚步。
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南沙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保供基地的定位,助惠水县开启了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目前,惠水县佛手瓜种植面积已达到5.2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成为贵州省第八大蔬菜单品之一,也是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农作物。
除此之外,南沙还以贵州当地农业特色产业为重点带动其他产业,促进当地民众持续稳定增收。
在距惠水县80公里的龙里县,翠微村种粮大户杨世洲正在院子里翻晒稻谷,他表示,今年他家种稻养鱼的收益,再加上合作社的股份和经济作物,年收入轻松超过十万元(人民币,下同),村里像他一样的种粮大户有20多户,全村人不仅早就脱了贫,而且日子还越过越红火。
脱贫路上,贵州省贫困地区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制造业也获得了成长的机会。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内,毕节·广州产业园内的科研大楼、高管宿舍、产业园区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目前,广州电缆公司正准备在此开设工厂,预计设立2到3条生产线,产业园区即将迎来新发展。
在离产业园区不远的毕节国际内陆港之中,规划完成的内陆港计划将对接南沙、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打造成为汇集“人、车、货、库、场”等大量物流资源和流量的节点。
据统计,2016年以来,黔南州三县招引海大集团广州市益豚猪业公司、潮映大健康饮料有限公司等36家公司落户,累计完成投资金额59.94亿元,带动八千余人就近就业;成功推荐好花红镇佛手瓜基地、湾滩河镇蔬菜大棚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由“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产业深度融合帮助大山深处贫困地区从“输血”到“造血”,激发了当地民众的内生动力。南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丰富和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和要素活力,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