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1月29日电(张煜欢)在汉语中,“安澜”一词意为“河流水波平静,没有泛滥现象”,也用来比喻“太平”的天下。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州南翼的浙江,海岸线长达6400余公里。作为中国受风暴潮侵袭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浙江一度因潮水导致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建设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海塘工程体系,实现海塘“安澜”,是这个沿海大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
今年以来,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浙江全面启动长约2000公里的海塘安澜千亿工程,今年计划开工建设150公里。
潮来潮涌时,这百里海塘是如何撑起“安澜”之力的?
浙江海塘一景。 张煜欢 摄着眼未来 分区确定海塘防御标准
提及20年前的那场“9711号”超强台风,浙江省宁海县水利局局长王巍记忆犹新。“那是我县海塘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多年苦心建成的120公里标准海塘,几乎全线冲毁,养殖塘被海水倒灌,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
在宁海县海塘除险加固工程汶溪周塘施工现场,王巍介绍,该县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对宁海三类及隐患较大的二类海塘实施除险加固及提标。
放眼浙江,对海塘进行提标是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的关键内容。二十年来,浙江海塘保护区内的人口接近翻番,GDP增长了约15倍,原来确定的防御标准已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
以杭州湾为例,南北两岸海塘分别保护着628万、1054万人口,根据现行国家规范要求,保护城市人口超过150万人时相应海塘防御标准不得低于200年一遇,考虑该区域潮水特性、现状基础、经济性等因素,经论证水利部门将其标准确定为300年一遇。台州、温州、舟山等设区市中心城区防御标准提高至200年一遇,其余城市提高至100年一遇。
钱塘江畔。 张煜欢 摄让海塘岸线充满“自然生态之美”
在温州市鹿城区七都环岛海塘,芦苇荡漾,两岸生态自然风光尽展无余。
鹿城区七都街道办事处主任朱海滨介绍,该海塘全长约14.8km,建设标准100年一遇,塘身采用二级平台,保证了一定亲水性和挡潮安全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该海塘通过保护修复自然淤积生长的本土植物,实现了生态修复,塘后护坡还因地制宜地种植了乡野植被护面,与堤后田园风光和谐相融,同时大大降低了养护成本。鹿城区水利局副局长金琼云介绍:“七都环岛海塘的建成投用,不仅使防洪标准提高,防御能力加强,还充分实现了‘堤塘—景观—道路’的功能性融合,是‘水上长城’+‘最美轮廓’的完美实践成果。”
浙江海塘一景。 张煜欢 摄此外,七都环岛海塘沿线的水闸管理房外立面也采用协调统一的田园乡土风格,景观体验舒适。2019年,该地利用海塘堤顶跑步道成功举办国内首个环江心岛的马拉松赛事——七都环岛半程马拉松,参赛者在跑步同时可享受海堤壮阔的自然风光。
海塘生态化改造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即解决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在海塘安澜千亿工程中,浙江因地制宜实施海塘生态化改造,在塘前采用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措施,营造滨海湿地环境;在塘身实施迎水坡孔隙化、粗糙化改造,便于藻类、贝类附着,采取本土耐盐性植物构建塘顶和背水坡植物群落;在塘后则同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美丽河湖、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
浙江海塘一景。 张煜欢 摄开发“海塘+”功能实现融塘于城
漫步瓯江堤上,遥望对岸,恢弘的山体灯光秀为夜幕下的瓯江增添风采。
近年来,温州市海塘建设秉承空间共享开放理念,融合了交通、休闲、文旅等综合功能,设置了观景平台、休闲廊亭等惠民设施,形成一定规模品质的带状滨江公园。
“结合文旅需求,温州还开设了瓯江夜游线路,充分挖掘月光经济,为沿海居民和游客体验多彩滨海文化提供了便利。”温州市水利规划发展中心主任林统说,不仅如此,温州的海塘沿线还挖掘重塑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要素,如见证温州水运兴衰发展的安澜亭码头等,串联起沿线自然人文景点。
于浙江而言,让“海塘+”融于这座城市,让百姓幸福感更高,是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的更深层含义。
温州海边夜景。 张煜欢 摄眼下,浙江逐步形成“百里赏潮”“海天禅意”“渔港风情”“沧海桑田”等有历史、有内涵、有故事的海塘岸线旅游带,利用海塘空间融合新基建要求,沿塘布设起5G基站、充电桩等。
展望到2030年,浙江的海塘安澜千亿工程预计累计开工建设2000公里。届时,高标准的海塘工程体系全面形成,生机活力的海塘岸线全面呈现,新产业、新业态在浙江的沿海塘岸带不断聚合,形成一道新的“幸福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