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来了丨事关家中一“宝”! 国家出手助力老人融入智慧社会
扫码、刷脸、手机支付,这些在很多人眼中让生活更为便捷的智能技术,却让很多老年人在智慧社会中“寸步难行”。11月26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国家将打出怎样的“组合拳”?戳视频,本期《重点来了》有答案!
保留传统服务方式 “两条腿”走路方能行稳致远
对于很多“不想用、不会用、不敢用”智能技术的老年人来说,传统服务方式仍然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认为,《实施方案》的核心,就是在民生领域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传统的方式还是要保留的”。为此,《实施方案》明确了保留住传统服务的多种形式。
第一类就是要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对于不会扫码或者不方便扫码的老年人,可以由社区、医院提供纸质证明,车站、文体场馆保留车票、门票等传统的纸质凭证;同时,要加快打通后台信息,扩大身份证件、社保卡、老年卡、医保电子凭证等证件的通用范围。
第二类是专设老年人的服务通道,主要是设立无健康码通道,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优化老年人绿色通道等。
第三类是保留人工服务。窗口服务、电话专线、引导人员要能够更好地帮助老年人;社保、民政、电信、缴费等便民服务要保留线下办理的渠道。
是家事 更是国事 各部门为老年人亮“真招”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推进互联网适老化改造。目前,工信部已经开始筛选一批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媒体、生活娱乐、网络购物、政务服务平台等多类别、近百个互联网网站、手机App,鼓励企业在智能设备上提供“老年模式”“长辈模式”等。各个网站和App改造的评测结果将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将适老化改造纳入企业信用评价当中。
此外,工信部还将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资费优惠,并继续扩大老年人智能终端产品的供给,做好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卫生机构要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一定要予以保留,还要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等现场为老年人服务。此外,还将通过技术手段把健康码和各种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进行整合。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在全国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活动,在医疗机构中推动友善的管理、友善的服务、友善的文化、友善的环境。同时建立机制、加强培训和宣传等,让老年人能够用得上、用得好智能技术。
交通运输部:一是优化健康码的查验措施,保障老年人无健康码也能出行,确需查验健康码的时候应保留人工服务,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二是保持电召、扬召服务,保障老年人不会上网或没有手机也能打车。指导鼓励网约车平台优化约车软件,增强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降低操作难度。三是强化传统服务方式,保证老年人无忧乘坐公共交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老年人直接凭身份证、老年卡、社保卡等证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对公路、水运等客运场站及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场所,鼓励为老年人设立优先购票、专用候车区或者绿色通道。
中国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方面,针对现在出现的歧视、排斥使用现金等情况,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并将依法依规严肃惩治。在移动支付方面,将指导市场机构从界面、操作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支付产品的便利性、便捷化程度,加强对老年人移动支付的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推广。人民银行还将指导金融机构,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贴合老年人需要的“适老”金融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将组织有关金融机构改进服务,主动上门或者远程办理金融业务。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一是不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各级政府服务平台要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二是要求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各级政务服务办理大厅等要合理布局,现场配备引导人员,优先接待老年人,推广“一站式”服务,不断改善老年人的办事体验。
记者手记: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54亿;而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超过9亿,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这组数据对比一定程度上说明,让老人更好融入智慧生活仍然任重道远。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所说,《实施方案》只是一个开始。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家庭的共同努力,以真正实现社会治理更“贴心”,让老人们更“安心”,子女们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