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哪都可能“丢脸” 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边界在哪? 用满满的爱绘出暖心“班级全家福” 河北一位87岁老人成功拿到申请驾照的“入场券” “错换人生28年”当事人生母起诉开封市卫生健康委案开庭 未当庭宣判 强化搬迁后续帮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山西五寨这样做→ 福建三明法院一审判决荷兰藏家归还大田“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 淘汰水课,提升含金量 教育部强调“内外联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主要产油国同意明年1月日均增产石油50万桶 请“冷静”,明年起离婚多了这一步 战胜病魔!纽约102岁老人两度感染新冠病毒 成功康复 我国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名单发布 姜戎新作《天鹅图腾》首发 刻画爱与美的主题 中欧班列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 悬赏10万!云南警方公开征集一起命案线索 辽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实施2年 四个方面成效明显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53个,累计日产能超2400万人份 通讯:内蒙古无障碍影院:口述影像让视障群体用耳朵“观影” 中小学教师发展最新“大数据”:面对生命威胁逾六成教师会选择保护学生 河南:严查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海内外千余专家相聚武汉 共话中西医结合抗疫 山西六旬退休干部“化身”暖心调解员 自创调解法“断案”上百起 湖北荆州通报“幼儿园幼童坠亡”事件:未发现体罚迹象 判令返还!“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追索案一审宣判 云南勐腊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广州将创下半年温度新低 粤北遭遇霜冻 “离婚冷静期”将落地 专家:家暴情形不适用 黄河宁蒙河段封河 凌情整体平稳 全国先进工作者李生荣:办教育就要用心办 “志愿服务你我同行”河南省红十字会表彰优秀志愿者 野生天鹅连续七年在新疆开都河流域过冬 “一门式”覆盖惠万家 湖南益阳打造村级综合服务升级版 灾后重建!安徽18416户水毁房屋全部完成修缮 湖北神农架护林人:风雪中徒步20多公里巡山护林 协议离婚需“冷静” 中国婚姻登记程序新增“离婚冷静期” 中国科学家发现始椎类最“长寿”化石 距今约2.5亿年 宁陕两地交警上演紧急“生命接力” 这些神秘实验室让无声证据“开口说话” 2020贵州环雷公山超百公里马拉松开赛 《这就是灌篮3》追梦队迎首场外战 朱芳雨发言引质疑 亚冠:申花1:4蔚山无缘小组出线 国安不败晋级 四川男篮险胜上海队 斩获二阶段比赛首胜 浙江玉环精密布控 全力守牢冷链食品防疫安全关 《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明年起实施 增设红树林保护专章 为农村老人运用智能技术搭桥铺路 山东保护泰山石:景区内捡拾带离山石最高罚2万元 海南省高院原副院长张家慧受贿、行政枉法裁判、诈骗案一审宣判 云南西双版纳缴毒近30公斤 非遗传承人陈建彬:行医是种乐趣 石嘴山高新区“智造”转型交出亮眼成绩单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走到哪都可能“丢脸” 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边界在哪?

2020-12-04 19:03:34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天津12月4日电(记者王井怀、杨子春、刘惟真)买房、存包、取厕纸,上班、上学、逛动物园……人脸识别已经全面嵌入生活。

近期,戴头盔看房、人脸识别第一案、天津出台条例禁止采集生物识别信息等相继成为热点,透露出人们对人脸信息泄露的焦虑。走到哪都需要“刷脸”,有必要吗?人脸信息被“弄丢”的风险高不高?我们又该怎么保护自己的“脸”?

无处不在的“刷脸”

日前,天津市一售楼处因未经客户许可收集人脸信息上了热搜。记者实地走访看到,一个人脸识别摄像头正对门口,每位走进售楼处的人都会被识别抓拍。

售楼处负责人鄂明介绍说,公司在去年11月安装人脸识别设备,主要用于识别客户是自主买房还是房产中介介绍来的,以便与中介分成。“房地产行业的头部公司大多在用人脸识别技术。”设备提供商负责人熊伟直言。

有专家指出,让客户毫无防备地暴露在人脸识别设备下,侵害客户的个人生物信息安全。记者梳理多地公开报道发现,倒垃圾、取厕纸、乘车、上班“打卡”、课堂点名等近30种生活场景中应用到人脸识别技术。

——公共场所。甘肃省武威市图书馆人脸识别借还书新功能近日上线。读者在自助借还机上录入人脸信息后,可以借还书。天津市南翠屏公园在去年安装了人脸识别存包柜。记者亲测发现,面部正对摄像头10秒左右柜门自动开启,并没有获取人脸信息的告知环节。

——商业环境。近日,江苏平女士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称,她买音乐节门票时要求刷身份证入场,但后来增加了人脸识别的进场要求。此外,近期某国产热门游戏中也引入“人脸识别系统”。

——生活场景里。今年9月,北京某小区出现人脸识别垃圾桶,居民注册后,需要先通过身份识别,才能正常打开桶盖,为自己的垃圾分类行为“积分”。此外,一些小区还出现了“刷脸”乘电梯等应用。

“刷脸”越多,“丢脸”可能性越大

不少企业和场所将人脸识别技术视为高科技的“时髦产品”。但是,走到哪里都“刷脸”,真的有必要吗?

“目前人脸识别信息存在大范围滥用的情况。”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提出“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必要”有两方面要求,一是除人脸识别外穷尽其他手段不能实现目的,二是应用人脸识别这种高层次的个人信息需要与所保护的财产重要性相称。“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很多场景显然是不必要的。”

短短数年内,人脸识别技术是如何闯进我们生活的?

业内人士介绍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在2017年至2018年进入普及阶段。天猫网上各种类型的人脸识别摄像头达400余种,价格在200元至4000元不等,以1000元左右的产品为主。

人们对人脸信息的保护意识并不强。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安装人脸识别的单位只是派一名普通员工进行操作,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管理措施,有的甚至并未意识到人脸信息泄露的风险。

有专家表示,人脸信息一般存储在设备运营方,由于缺乏相关规范和保护意识,存储环节成为信息泄露的主要风险点。

智能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吴迪表示,不法分子可以对普通群众的人脸信息进行三维建模后盗取财产。《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谁来保护我们的“脸”?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互联网信息与用户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陈旭辉以及左晓栋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较为重视,多部门联合采取多次治理行动,取得了一定效果。

不过,随着应用场景的逐步扩展,我国亟须成立专门的信息保护机构。“一方面承接群众的举报,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另一方面从根源上对非法获取、售卖个人信息的不法分子进行打击,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左晓栋说。

多位专家建议,要鼓励地方“先行一步”,划定人脸识别禁区。日前通过的《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明确提出,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近日杭州也拟规定,物业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

业内人士认为,在全国层面上限制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会阻碍技术发展,可由地方进行人脸识别限制性摸索,不断探索技术进步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界限,待时机成熟再进行全国推广。

陈旭辉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对于个人隐私权保护存有敬畏之心,同时开展普法宣传,提升群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